返回首页 外网上传 外网分销
职工生活
全国优秀农民工张小林:用心做好每双鞋
作者:金猴集团   发布时间:2016/5/4 13:12:31

【威海晚报讯】(记者 王春苗 通讯员 程朋)

    他,身为80后,却有着长达15年的制鞋经验,是个名副其实的“老鞋匠”。在金猴集团威海鞋业有限公司,制鞋工张小林最近成了“名人”,他刚刚获得“全国优秀农民工”称号,对他来说,这是个莫大的荣誉。而荣誉背后,是他日益精湛的技艺和敬业奉献的精神。

   小鞋匠有“大手笔” 制鞋有了新工艺

    张小林是乳山市育黎镇人,今年35岁。2000年初中毕业后,他从农村老家来到金猴集团,做了一名普通的制鞋工。

在这里,张小林先是跟着师傅学习单一的制鞋工序,掌握的技术也比较单一。但在学习过程中,张小林的领会能力很强,手也特别灵巧,活做得十分细致。后来,张小林跟随师傅学习了整套的制鞋技术,并从中摸索出了不少窍门,每道工序都做得又快又好。

    2005年,鞋业公司要从2000多名工人中选出四五个人,成立一个高档车间,专门负责高档鞋生产,张小林就是其中之一。“之所以选中他,是看中他那过硬的技术。在每年的车间技术大比武中,张小林总是名列前茅,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,他都优于其他人。”该公司总经理助理高明说。

    由于制鞋行业是手工作业,讲究传统的操作技法,所有鞋子都是工人们一钉一锤子敲打出来的,所以工人们的技术直接影响产量。对张小林来说,这却成了他创新的突破口。

不仅干活麻利,张小林还有一个特点,那就是敢于打破常规,探索新技巧。在制鞋过程中,将鞋面固定在楦头上是很重要的一个步骤。在传统技艺中,制作一只男鞋时,工人们通常要用50多枚钉子将鞋面固定住,砸钉子的过程十分繁琐。而张小林在制作过程中却发现了窍门,他试着先用钉子将几个重要位置固定住,然后再刷胶,效果和传统工艺没有任何区别。采用这种方法后,一只男鞋只需要12枚钉子,而且特别省时。

    张小林将这一方法分享给其他工人,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,慢慢地,车间里就逐渐流行起了张小林的制鞋新方法,省时又省力。

    小岗位有大贡献 生产效率大大提高

    “哒哒哒,哒哒哒……”在金猴集团威海鞋业有限公司的试制开发车间内,从各大车间挑选的70多名熟练工,每天都要试制设计师们新研发的皮鞋。每年,数千种皮鞋都在该车间不断生产、改良,然后大规模生产,最后走向市场,如今的张小林就是这个车间的一员。

    在试制车间,张小林大部分时间都坐在不到一平米的案台前,敲敲打打,反复打磨。然而,张小林就是在这不到一平米的空间里,迸发出了无穷的能量。15年来,张小林精心研究制鞋技艺,先后研究出十几项小改小革优秀成果,在提高制鞋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的同时,给公司创造了较大的经济效益。

    2012年,在军棉鞋生产过程中,由于鞋后帮较高,钉倒刺钉的气枪枪管较短,给操作带来了困难。张小林经过研究后,在枪管下端开孔,用一根铁管与其焊接,形成通道,将倒刺钉从高出鞋面的铁管中顺势放下、击发,即可完成钉钉。这一革新,生产效率提高了10%以上,成本节约达50多万元。

    2013年,公司生产的部分皮鞋所用牛皮修饰较重,成鞋后松面现象较为严重。张小林经过多次研究、试验,将先裁料后贴布衬的操作方法改为先将整张皮革进行复合布衬,然后再裁断。该方法省去了制帮车间贴布衬工序,每双节约工时成本0.4元,年可节约350多万元。更重要的是,这一方法解决了皮革松面问题,将该工艺应用到其他产品中后,皮革利用率也得到提高。

    组合刀模裁断,将白乳胶与水按照1:1的比例勾兑后刷在松紧布压茬部位……张小林的脑袋里总有一些别人想不到的好方法,看似简单,却能节约不少成本,一些工艺还在行业内得到推广应用。

    “我就是喜欢做鞋,所以能做好的我都尽量去做。”张小林说,他虽然只是一名普通的制鞋工,谈不上有什么大理想和大作为,但尽力做好每一双鞋,让消费者穿着舒服,这就是他最大的愿望。